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研究生教学质量月|法学院-涉外商事仲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4-11-25 08:21:47

2024年11月7日,为进一步推动法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广涉外法治教学,法学院开展了研究生教研活动,吴培琦老师带来一场主题为“美国《反海外索贿法》的‘长臂’管辖及其违法性分析”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法学院副教授马旭霞主持,国际法系张蹇教授、刘勇教授、褚童副教授及其他研究生导师代表共同出席。

吴老师首先介绍了《反海外索贿法》的立法背景和宗旨,强调该法律的目的是打击外国官员的索贿行为,他详细解释了《反海外索贿法》的管辖范围,涵盖了发行人、国内关联人、以及发行人和国内关联人之外的任何人。吴老师特别指出了美国法律对“洲际商务工具”的宽泛定义,包括电子邮件和美元结算系统,这些都可能成为美国行使长臂管辖权的法律依据。吴老师还进一步阐述了《反海外索贿法》在国际法中的争议点,特别是其对其他国家主权的潜在侵犯以及对国际商业活动的广泛影响。他提出,涉外法治教学应引入国际关系的视角,探讨如何在尊重国际法原则的同时,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吴老师还强调了涉外法治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认为法学院应加强研究生在国际法律环境中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培养,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实践需求。通过这样的教学创新,法学院能够培养出既懂法律又懂国际规则的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加强学科建设,办好法学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全面深刻认识涉外法治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为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思路。

通过此次研究生教学活动,教师们不仅加深了对涉外法治领域的认识,还初步习得了培育涉外法治人才的核心技能与策略。展望未来,法学院将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系列专题讲座、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群体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效能,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从而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闭